梵語 tripitakācārya。指精通經、律、論三藏之法師。又作三藏聖師、三藏比丘。略稱三藏。印度早已採用此名稱,如摩訶摩耶經卷下(大一二‧一○一三下):「俱睒彌國有三藏比丘,善說法要,徒眾五百。」我國則專指通曉三藏,並從事翻譯經、律、論之高僧,其中以玄奘最為著名,世人每以「玄奘三藏」或「唐三藏」尊稱之,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首(大八‧八四八下):「唐三藏法師玄奘譯」。另於南傳巴利本彌蘭陀問經(Milinda-pañha)中舉出 tipetaka 及 tepitaka 一語,意指「通達三藏者」。於巴利語中,ekapitaka-dhara 係指「憶持一藏者」,dvipitaka-dhara 係指「憶持二藏者」,tipitaka-dhara 係指「憶持三藏者」,可見三藏之稱早已通行於印度。〔善見律毘婆沙卷一、出三藏記集卷六、卷十所載後出雜心序、梁高僧傳卷二〕 p692
(術語)通稱則為法師之美稱,特稱則指唐之玄奘三藏。
稱呼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比丘。
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、律、論三藏者的尊稱。又稱三藏比丘、三藏聖師,或略稱三藏。
在中國,對來印度、西域佛典,從事漢譯的僧侶,常尊為譯經三藏或三藏法師。如鳩摩羅什、真諦、玄奘等人即有此稱。明代吳承恩曾取材自《大唐三藏取經詩話》,而撰寫長篇白話小說《西遊記》。此書問世後,所謂率領弟子孫悟空、豬八戒及沙悟淨,前往天竺取經的三藏法師,則多指玄奘而言。